NEWS
新闻

上海社区蝶变记:特斯联用AIoT服务民生大小事,“绣”出城市品质品牌

2018年11月27日

导语

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的上海,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

在浦江秋水好时节的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上海再次吸引全球目光。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11月6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看企业、进社区,谈创新,对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寄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嘱托,改革开放再出发。

▲ 在市民驿站,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工作人员,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

从清晨黄埔江畔穿梭的车流,到午后田子坊间熙攘的人群,再到华灯初上后的万家灯火。在上海这座超级城市,从天空到地下,在道路、轨道交通、建筑、人群间,每时每刻都高速流转着各式各样的数据信息。而这些数据,正为上海的城市治理编制出一份别样的“晴雨表”。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城市治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2017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就指出,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时,又做出进一步阐释——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里。城市治理这朵花绣得好不好,正体现在离居民生活最近的细微处。社区服务要用心用情,管好居民的大事小情,正是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更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缩影。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中,也蕴含这种价值追求和发展智慧。


智慧、主动的公共服务更舒心

早在2010年,上海就正式提出“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战略。8年间,信息化应用已全面渗透民生、城管、政务等领域。如若把城市治理的“大智慧”微缩到一个社区,便是要服务好起来家家户户的门前事儿。

楼门有没有关好,物业服务早知道;高峰时段车位紧张,保安手机会提醒;独居老人少出门,居委会里有预警;电缆老化有隐患,内外同步响警报……这些近在身边可触碰的“智慧”,如今正每天发生在上海徐汇区的田林街道。

车辆微卡口、智能门禁、智能车棚……从2016年开始,田林街道在田林十二村居民区率先启动智慧社区建设。目前田林社区布设了10大类、近2000个神经元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所采集到的不同数据,最终汇集到田林街道智慧社区联合指挥中心和片区派出所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上。

田林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栋梁,积极点赞这些改变为社区公共服务所带来的提升。“通过这些平台的融合,街道党工委可以敏锐地获知田林的整体工作状况。这样我们在资金、人员力量的部署上有了侧重点,精准分析,重点解决问题。形成‘物联、数联、智联’的社区精细化治理模式。” 过去居民投诉反映问题与街道主动发现问题的比例约为7:1,现在社区有了智慧“大脑”的帮助,主动发现和解决的问题量已远远大于被动投诉的量。

▲ 田林十二村非机动车停车棚通过安装门禁系统实现了无人管理


而助力田林街道实现智慧蝶变的,正是刚宣布完成12亿人民币B1轮融资的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赛道的独角兽——特斯联科技。特斯联以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布设前端感知设备,充当社区公共服务的“眼耳口鼻”;而自主研发的达尔文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则是聪明的“AI大脑”。

田林街道成立于1985年,共有23个居民区,实有人口近10万人,人口密度较高、人群结构复杂、人员流动性强,是一个综合性的居住型社区。特斯联与上海仪电物联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田林街道智慧管理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精准决策发力,有效提升社会治理能级,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六件民生“小事”之一,也是今年上海抓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田林街道,垃圾分类也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小区6个垃圾库房都安装了门禁系统,每天早晚各设定三四个小时的开启时间,居民扫码开箱、破袋投放垃圾,查看可查是否严格分类投放。系统还绑定居民的绿色账户,定点定时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都可获得相应积分。

正带着外孙散步的郑阿婆表示,有效的垃圾分类管理不但让大人养成了好习惯,也能给家里的孩子从小培养垃圾分类意识,“真的xia qi好(非常好)。”


▲ 田林十二村垃圾库房实行定时扫码开箱,分类投放有奖


不同的神经元采集到不同的数据,数据间的相互分析、比较和整合,有利于综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1+1>2”的效果。田林十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国庆介绍道:“按照以往的工作流程,居民区党总支要根据居民不同的需求,向街道汇报,通过不同条线的工作人员处理,流转环节多、解决速度慢。通过智慧社区平台的数据整合,街道在整体层面上对小区有了把控,将问题处置在前端。”

目前,通过“前端设备+智能平台”,将每天产生于田林街道的海量数据,在特斯联与上海仪电物联共同搭建的智慧平台上,归结成3大类19小类事件处理流程,感知系统实现了“事件自动发现、信息实时推送、线下即时处置、过程全程监管”的闭环管理模式。

给老社区带来“新智慧”的特斯联,两年前以AIoT技术在田林街道挥动“蝴蝶翅膀”,现今已在上海的长宁、松江、浦东、嘉定等12个区铺开智慧社区建设的广泛影响。

给安全上一把智慧“锁”

这天下午的3点多,负责田林十二村的徐汇田林派出所社区民警李斌手机忽然振动,一条推送信息显示,有可疑人员短短半天已先后出入小区10余门栋。李斌一面联络各楼栋的平安志愿者了解情况,一面直奔嫌疑人最后出现的62号楼,半途截住了这名可疑人员。经盘查确认,他到小区是进行广告推销的。


▲特斯联-田林十二村智慧社区服务管理平台


而两年以前,田林十二村还设施老化陈旧、内部道路破损严重、夜间通道昏暗、盗窃案件频繁发生。赵国庆说:“我们小区以前是在徐汇治安督办‘挂牌’的。2014年入室盗窃发生了25起,2015年、2016年一共发生了13起。上了智慧平台后,十二村的居民都说,小区不仅‘智能’了,而且更安全了。”从智慧社区建成试点以来,田林十二村至今实现了入室盗窃零案发。

不仅仅是防盗,有智慧的社区安保更重视的是有效杜绝各类隐患。田林街道管理办主任戴文蔚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我们通过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发现一户居民一天进出门禁达几十次。”原来这是群租户把门禁卡放置在了门外的信箱,租户通过信箱拿到门禁卡进出。平台在“公共管理”板块设定了“疑似群租”预警规则,当同一张门禁卡连续多天频繁出入多次,平台会自动报警,并推送给街道网格中心核实处理,实现了“报警、推送、处置、过程监管、结果反馈”的闭环,将问题发现在前面并及时有效处置。

今年7月,警方在田林东路某小区实施抓捕了潜逃9年的女毒枭官某英。“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看到警察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化身”保姆正在雇主家打扫卫生的官某英惊讶万分。

“从设备抓拍的照片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妈,推着一个小车。但是我们的系统比对发现为异常陌生人,平台直接推送在逃人员数据库进行比对,最终才锁定了她。”特斯联副总裁谢超用这个案例来说明AIoT在智慧安保领域能做出的贡献。

不仅仅是“人”的互联。智慧社区里的窨井盖丢失或移位会报警,消火栓失压或故障会报警,消防通道被占也会报警……特斯联已经让万物智联应用实现。

今天,在田林十二村,群租监管、孤老照料、垃圾分类、非机动车管理等一系列社区服务管理上难题都得到有效改善,成为了全国智慧社区的标杆案例。

距离田林街道10公里左右的长宁区虹仙小区,仙霞路派出所的民警刘海清也有一肚子讲不完的“智慧社区”故事。“小区里独居的赵老伯,平时性格倔强。当初上门安装智能烟感设备的时候,老人还有些不愿意,到处嘟囔:这东西灵不灵啊?别是浪费钱喔。说来也巧,就在智能烟感设备刚安装好的第三天,赵老伯家的警报就响了。居委会干部和物业保安赶紧拎着灭火器跑到老人家中。老人正在床上睡觉,被叫醒后才发现,煤气灶上烧着水,但火已经熄灭,房间里还有天然气的味道了!”现在,赵老伯已经成了“智慧社区”的宣传员,逢人就夸新科技好。

老社区智能改造得好不好,精细化管理这朵花绣得怎么样,还得居民说了算。家住仙霞路700弄的老李,2016年里3个月内接连丢了两部新电动车。今年小区车棚有了智慧的新系统,老李再也不担心了。虹仙小区的顾阿姨也说: “小区的硬件设施好了,治安状况上去了,整个小区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我们当然满意啦!”

人工智能助力社区服务、管理精细化,不仅是把新技术用到细微处,更考验长期的运营本领。让老社区变得有“智慧”,不是要全盘推到重来。特斯联的智能改造,让“老设备”能接入“新平台”,焕发智慧的光彩;更对接国家通行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助力安保工作。改造交付后,能提供长期、稳定的运营和服务,这也正是上海诸多社区的智能升级,选择特斯联的理由。

习近平总书记在11月初的上海考察中,再次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特斯联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新技术助力上海社区实现的智慧蝶变,正是在细微处下功夫,在细节上见成效。下在社区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上的绣花功夫,不仅关系着上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是中国探索新形势下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必修课”。

重庆市副市长潘毅琴考察调研特斯联

上一篇

重庆智慧变形记:特斯联AIoT赋能城市“进化”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