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

今天,一起聊聊AIoT的前世今生

2019年4月15日

2019年初,无论是阿里、百度、华为、小米等巨头纷纷入场布局AIoT,或是网络上吐槽“AIoT山寨感很强”,毋庸置疑的是AIoT确实成了市场上的“热词”。

宏观政策层面来看,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从2019年经济工作会议到深改委第七次会议都成为重要议题。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更首次提出了“智能+”概念,强调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而科创板的步步深入,更是以产融结合为促进科创企业发展助力。政策导向预示着新一年,AI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步伐更将步步深入,赋能传统行业的过程中,AIoT必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代表性技术。二者的融合,正印证新一轮科技革命呈现出多点突破态势,形成多技术群相互支撑、齐头并进的链式变革的重要特征。而这一点,也正是首次提出AIoT概念的特斯联科技在开展具体业务过程中的实践体会和前瞻判断。

为什么AI+IoT会成为AIoT?今天就一起来聊聊AIoT的“前世今生”。

2019年初,无论是阿里、百度、华为、小米等巨头纷纷入场布局AIoT,或是网络上吐槽“AIoT山寨感很强”,毋庸置疑的是AIoT确实成了市场上的“热词”。

宏观政策层面来看,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从2019年经济工作会议到深改委第七次会议都成为重要议题。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更首次提出了“智能+”概念,强调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而科创板的步步深入,更是以产融结合为促进科创企业发展助力。政策导向预示着新一年,AI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步伐更将步步深入,赋能传统行业的过程中,AIoT必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代表性技术。二者的融合,正印证新一轮科技革命呈现出多点突破态势,形成多技术群相互支撑、齐头并进的链式变革的重要特征。而这一点,也正是首次提出AIoT概念的特斯联科技在开展具体业务过程中的实践体会和前瞻判断。

为什么AI+IoT会成为AIoT?今天就一起来聊聊AIoT的“前世今生”。


融合创新的AIoT


无论是“AI+”的技术找场景,还是“+AI”的场景找技术,人工智能与产业场景的深度融合,已是在和AI的基础算法、算力突破同等重要的使命。而AI+产业+场景+数据,一定是未来AI作为效率工具与各行各业深度结合的方式。

在这一融合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有人工智能和产业场景,数据也非常关键。人工智能的落地离不开数据做支撑,数据从哪里来?物联网的本质是数据,充当智能系统中的“手”和“脚”,而AI更像聪明的大脑。AI+IoT的结合,本身就是二者的相互赋能,相辅相成。

特斯联从成立之初的定位就是城市智能物联网平台,以智慧城市为广阔场景开始践行AI赋能。在这一实践过程中,特斯联反复验证着自己对AI+IoT的判断,即二者应是密不可分的灵魂伴侣。基于这样的前瞻判断,特斯联在2017年11月邀请AI领域的创新代表,共论万物智能新纪元下,AI落地实现“强智能”的未来。在此次的“AIoT未来峰会上”特斯联与众多业界和投资界代表达成共识,正式提出AIoT的概念。

AI需要结合物联网,去找到更广阔的应用场景,而加持了AI的IoT,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AI与IoT的相互赋能会产生很多化学反应,而非单纯的物理或数学的叠加。二者结合的化学反应会产生新的质变,带来在赋能产业上的表现是几何倍放大。所以AI+IoT的结果绝不是AIIoT,而是融合成新物质的AIoT。

AIoT是个诞生于实践的概念,如果只因其拼接了两个词就被定义为“山寨”或“逻辑感差”,未免太过苛责。所谓“山寨”需要有原型,而AIoT更像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和提炼。就如同当年比尔·盖茨在写给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的信中,提到自己将在micro computer soft-ware(微型计算机软件)领域进行创业,后来微软公司的名字就叫做了Mi-cro-Soft。再后来,才有了今天众所周知的Microsoft。

在我们眼中,反倒是完全照搬模仿一种新产品、新业务的行为更像是山寨,这种行为没有化学反应,更多的是复制粘贴。就像国外Groupon如日中天时国内打响了“百团大战”;Facebook大行其道后看到了遍地的SNS网站……




从“C2C”到“CFC”


在发展的过程中去借鉴倒是可以理解。回顾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史,在PC时代,几乎所有知名互联网应用都可以在美国找到影子,有人将其总结为是走了一条Copy to China(C2C)的路。例如早年的ICQ和QQ、百度之于谷歌等;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又有了参考Uber的滴滴等。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市场上的蓬勃发展,需求倒逼创新,发生了一系列的微妙变化,海外产品开始向中国同行取经,Copy from China(CFC)兴起。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正在经历一场从C2C到CFC的蜕变。

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家政策层面的引导驱动以及资本的助力,都成为科技企业创新驱动CFC发生的重要原因。

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理想的“试验场”。人口众多,网民众多,互联网流量巨大。拥有8亿网民的中国,用人口红利、流量红利带动了整个移动互联网的爆发,造就诸多行业神话。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创业、创新的繁荣程度不断加大。

到了近两年,随着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火热,中国的互联网界巨头们,也纷纷把目光从聚焦消费端的流量转向更贴近产业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当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向高质量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变奏曲已然奏响。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生物医疗、新材料等等迎着技术变革的曙光,开始接过移动互联网O2O的接力棒,成为新的引擎。

可以说,科技创新企业从C2C到CFC的转变,即是中国发展从“互联网+”到“智能+”变化的缩影。“互联网+”更多地解决了生产关系的问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效率大大改善,优化资源配置。而“智能+”需要完成供给侧的改革,带来产能的提升。因此“智能+”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打通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连接,而非仅仅在网络空间中实现互联互通。人工智能化的物联网,也正是在这个交点上迎着产业升级的大势在谋篇布局,是一种符合中国发展“特色”的创造。


AIoT的“中国特色”


物联网描述的是万物互联,而人工智能则是技术意义上的再次定义,技术永远不能脱离场景而存在。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有着先天的优势。较高的人口密度可以摊薄技术的使用成本,丰富的场景为落地提供了无限可能。

而AI与IoT的结合,给数据的数字化采集提供了新的输入方式,为AIoT的落地应用注入了强有力的催化剂。在特斯联三年多的发展中,以智慧城市为场景,不断探索技术的产品化、场景化创新,形成“智能硬件+边缘计算+云平台”的业务架构,在社区、建筑、园区、写字楼、校园等具体场景实现落地应用。

这其中最重要的机会,就是基于越来越成熟的AI技术,以及布设于终端场景的IoT设备直接实现各类数据的数字化采集和分析。比如结构化属性的人体识别,再如社区里的井盖、电弧、电压,以及工厂流水线上的操作标准……这些在过去很难转化成数字化信息的数据,现在的利用AIoT就可完成。有了数据,再经过大数据平台的智能分析,就可以产生转化交付的价值。

客观地说,单纯看AI和IoT产业,每一个都不是完美的,从这个角度看,AI+IoT的过程不是1+1,而是0.5+0.5=1的过程,这之间的化学反应恰恰描绘出一片新的广阔天地。

当国家战略将“智能+”提上日常,要推动工业物联网的发展,为制造业注入新动能,也正是将新一代科技革命的前沿技术以“中国特色”的方式赋能于各行各业。而AIoT正是这样来自于具体落地实践,富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的创造性表达。

产业智能化是必然的趋势,会激发出全新的、无法忽视的大赛道。而AIoT正是大趋势下的重要赛道之一。今天AIoT得到越来越多从业者的认同,也侧面反映出这条赛道的未来价值空前巨大。

AIoT的前路或许并非坦途,还需要不断成长。但回望“互联网+”带给中国经济的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AIoT作为“智能+”的重要力量,同样可以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特斯联构建完整数据场景 打造数字孪生城市

上一篇

网红城市有点儿“小麻烦”?AIoT给民宿生意支个妙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