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

特斯联艾渝: 让智能新物种缔造者时刻保持清醒的,是责任与恐惧

2021年7月9日
​编者按:
特斯联能够成为智能新经济行业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原因,是具有过硬的 AIoT(人工智能 +物联网)能力和自己的技术壁垒,硬件软件一起抓,从机器人再到边缘计算,扎扎实实聚焦技术研发与创新。

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风起云涌,“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蓄势待发。在新基建、碳中和以及产业升级商机催动下,各行业巨头纷纷开始布局新一代智慧城市。作为中国目前较大的城市智能物联网平台,特斯联拥有十分独特的 DNA:来自光大控股孵化,在地产行业具有积淀、兼具业内罕见的自研软硬件技术实力。这种在市场上的独特定位和竞争优势,与其CEO艾渝既是投资者又是创业家的经历密不可分。近日,《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在应用特斯联智慧办公场景的北京地标之一——启皓大厦对艾渝进行了专访。

艾渝曾是摩根大通全球投资银行并购部唯一的中国人,之后回国作为核心创始人创办并运营了资产逾千亿元、中国较大的地产基金光大安石。此后,他又开始在光大控股的新经济领域布局,在不到3年时间内投出了20家独角兽,覆盖了 30%+优质项目——特斯联就是其中之一,艾渝最终选择下场成为了自己所投企业的 CEO。

特斯联的目标是打造一套如同iOS一样强大,让城市互联的标准化智能物联操作系统。目前,包括商汤、京东、思科、SAP、西门子、埃森哲在内的全球优秀企业,都成为了特斯联的 “朋友圈”。然而,艾渝也坦言,从成功投资人到创业家,所立下宏伟目标的创新之路并不平坦,特斯联的当务之急是建立技术壁垒和打造智能生态圈。对创业企业“死亡”的恐惧以及对员工和生态伙伴的责任,让他每一步决策和每一项投入都慎之又慎。

▲ 特斯联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 艾渝 

HBR中文版:你眼中的智能新经济,究竟新在何处?

艾渝:说到智能新经济的概念,不妨将之理解为以 AI、5G、IoT 等最新技术驱动的新商业机会和商业模式集合。它主要新在以下两点。一是动力源变了——以数据驱动经济为核心。与新能源车用电而不是用油的道理类似。智能商业的动力来自数据、算法和算力。二是与之前“西学东渐”的方式不同,这里是没有遗留系统和包袱的广阔天地,让中国企业家可以完全忘掉过去,从全新维度创造新物种,且有机会与西方站在同一维度上进行对话和竞争。中国市场对新技术拥抱的速度和接受的效率远超西方,因此我认为在智能新经济领域,中国可能会弯道超车,引领全球的发展。

HBR中文版:现在能够代表智能新经济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有哪些?

艾渝:我认为直播电商是智能新经济催生的商业模式;字节跳动是一家代表智能新经济的公司,因为驱动它的完全是数据、算法和算力,不同于金融、供应链和物流驱动的传统企业,也让它跑得比传统互联网公司要快。

HBR中文版:智能新经济如何改变未来的经济和商业图景?

艾渝:以前我们总是说,互联网为颠覆者提供了工具,然而现在 AI、区块链等智能新技术即将成为颠覆互联网的工具。智能新经济将会为未来很多新的创业者带来挑战,也带来颠覆现有行业巨头、实现平权的机会。

畅想未来20年  打造人工智能城市网络

HBR中文版:你为什么会选择特斯联, 直接从投资人变身为创业者?

艾渝:投资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看懂了趋势和价值。我对人工智能城市有信心,是因为相信10年、20年后,未来的城市生活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一定是全新的。五六年前我刚创业时,就在公司内部就这些话题进行了讨论。

人工智能城市距离我们也不遥远,VR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将不断交互。很可能以后天南海北的人们各自坐在家中,利用VR完全沉浸到同一场景,就可以一起聊天、创作,这种交流模式很快将成为常态。我相信这一发展趋势,并全力去成为跑得最快的那个人。

HBR中文版:你如何定义 AI CITY(人工智能城市),它和我们常听到的 Smart City(智慧城市)有什么区别?

艾渝:说到智慧城市,很多人觉得如同盲人摸象,每个人和厂商都有自己对智慧城市的看法。特斯联的定位是“智慧场景服务商”。许多人认为智慧城市或者是生产硬件卖给别人赚钱,或者提供解决方案,或者为政府服务,这些看法都不完全对。我更关注的是带领公司去实现内心真正梦想的事。

特斯联的梦想是构建下一代的生活方式。我总强调人工智能城市,就是希望 10年、20年以后,人们生活的很多方式、标准和环境,可以由特斯联来定义。特斯联的人工智能城市和现在智慧城市最根本的区别,是为买单的客户服务还是最终为人服务。特斯联志在为全世界打造全新的未来城市样板,从政府、企业到最终的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体验,让他们都能从智能新经济中受益。我们现在去设想 20 年后的未来生活方式,然后倒推来做,一步一步地推动人工智能城市的发展。这件事情总会有人要做,我们希望自己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HBR中文版:特斯联致力于联动产业上下游和打造城市 AIoT 生态平台,你认为特斯联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艾渝:特斯联重点提供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能力,即大中台概念。与Windows、iOS等操作系统类似,我们认为未来20年后城市中所有终端的控制器以及水、电、气设备,全部通过一整套智能系统连接,在空间内产生数据并与人进行反馈和交互。特斯联现在研发的核心就是这套操作系统,其未来潜力和价值巨大,能够激活存量很大的城市,使之成为万物智联的全新形态。

特斯联在 AI CITY 中定义了三块屏, 以此作为人与虚拟世界交互的主要界面。第一块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手机屏,可以让你与这个城市里所有的内容相连,去调取服务。第二块是特斯联目前在重庆等样板城市中设置了很多的“全面智能屏”,通过智能终端和边缘计算等能力,连接到 AI 超算中心,在城市里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人们走到智能屏面前,就能识别身份,提出指令。第三块是我们无所不在的机器人屏,与其他单体机器人不同,特斯联所有机器人统一接入到机器人可视化管理系统RMS(Robot Management System),不仅实现人机对话,机器人之间也可以交互和分工,既能替代人类的一些工作,也可以做人类做不到的事。

HBR中文版:特斯联如何吸引伙伴聚拢在自己周围,如何共创智慧生态系统?

艾渝:特斯联已经开始形成势能,正在和很多合作伙伴建立生态。目前特斯联已在上海、重庆等全国各地落实8000多个项目,节省建筑运维人力成本40%,降低能耗30%。2020年特斯联还成为了迪拜世博会官方首席合作伙伴,是全球仅有12席合作伙伴中唯一来自中国的企业。特斯联还将与思科、SAP、西门子、埃森哲等全球顶尖企业携手深度参与占地438公顷的世博未来特区智能化改造项目。

为什么特斯联能够成为行业领导者和组织者?首先要入局,得到行内人认可,并且有自己的过硬之处。成立以来,特斯联专注于积累AIoT能力和构建自己的技术壁垒,没有投钱去烧用户,几十亿元的钱都用在了技术沉淀上。尽管投入很大,却很精准,因此特斯联的投入产出效率很高, 目前累积 1040 项专利、620 项发明专利。正是见过了太多公司大起大落,我感觉头上一直悬着剑,一块钱掰成两半花。另外,特斯联是这一批智能玩家里罕见的软件硬件都做的企业。绝大部分人工智能企业都不碰硬件,或者采取OEM方式, 但特斯联从机器人再到边缘计算,扎扎实实聚焦技术研发与创新。另外,技术行业中很容易同行相轻,但商汤、科大讯飞和京东这些智能领域的同行都来选择和特斯联合作,进一步说明大家认可了特斯联的独特优势定位、专业技术能力、商业模式和平等开放的合作态度。

HBR中文版:你如何定位特斯联在AIoT生态中扮演的角色?

艾渝:我们可以把AI CITY看做特斯拉整车或者苹果手机,里面有几十种丰富场景,会根据不同的场景和属性进行不同开发。首先我们要定义它什么样,把硬件和操作系统做出来,并且明确用户体验和需求是什么。这两端确定之后,在开放平台上各种垂直的应用里,有些可能是特斯联自己擅长的,有些是让其他开发者共创共建的。因此我们一直强调要让生态伙伴可以到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共享数据。以前一座城市里所有的数据都是割裂的,现在特斯联给了它们共建生态的机会。总之,特斯联在智能生态中既是总设计师、总工程师,也是其中一些关键产品的制造者。未来中国所有智能技术厂商一定是合纵连横、合作共建的关系,只有加入联盟的厂商足够多,才能形成标准。

HBR中文版:你们距离实现真正智能化还需要解决哪些痛点?

艾渝:阶段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特斯联在第一阶段遇到的挑战是如何形成和凝聚共识——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如何说服它们相信智能就在未来的不远处,类似于互联网前期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培养用户习惯。其二,获得客户后,如何服务客户,进行更长期的运营,需要全新的思路角度和商业模式。其三,新兴事物刚问世时,成本会比传统产品和服务要高,这点上特斯联比较幸运,恰逢“十四五”规划发展和碳中和等政策强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例如,早在 5 年前,特斯联就开始做绿色低碳智慧能源管理项目,未来随着需求量越来越大,规模效应也日趋明显。我们在重庆打造的AI CITY“样板间”—— AI PARK落成已有数月时间,正式运营后, 每天的碳排放量远远小于碳吸收量,运营16个月以后,就可以中和建设阶段产生的碳排放。越来越多的人能亲身体验和看见新技术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和利益,转化率就会提高。

HBR中文版:你将AIoT分为1.0到4.0四个阶段,目前特斯联发展到了哪一阶段, 实现4.0需要哪些先决条件?

艾渝:1.0到4.0分别对应的是设备、解决方案、城市和运维即服务。4.0最核心的是形成巨大的网络效应:当所有的数据、物联网、AI中台等垂直技术能力都以统一标准连接输出和打通后,数据超过一定量级时会发生质变。我预计在三到五年后, 很多系统都能连接起来。特斯联目前处于数据融合的3.0阶段,目前来看我们最大的进展就是算法和模型维度的增加了。以前各方面的变量不够多,策略上只能达到每年25%左右成本节省和管理效率提升。现在随着数据维度的增加,提高到了30%到35%。随着不断的迭代进化,模型跑出来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例如,重庆科学城 AI PARK 6000 平方米的园区内全面覆盖了 AI+ 安防、通行、停车、新零售、办公等20多个智能场景,集中展示城市智能解决方案。AI PARK 正致力成为由机器人提供的全栈式自动化服务、运用 AIoT 技术全生命周期服务碳排放的生态园区之一。从它开业到现在,已历经十几次迭代,最多的时候有40多家厂商在同步交叉施工,一旦量产,平台可以快速复用,成本也将不断下降,但是前期的研发确实非常“烧钱”。

技术和资本永远相爱相杀  月亮与六便士都要

HBR中文版:你如何看待技术和资本间的关系?

艾渝:我个人认为,技术和资本永远都相爱相杀。技术离不开资本的推动,美国所有伟大的公司几乎都在硅谷的沙丘路上诞生,只有资本会为了梦想买单。另一方面,确实有一些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对资本比较排斥,也是因为资本有时会误导方向,在“难却正确”的事和“赚快钱”之间缺乏协同和引导,最终很可能一地鸡毛。从创业者或企业家的角度看,我会更关注创造长期价值。我经常会问自己:10年以后公司的这个模式还会不会存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现在最好赶快转型。不论现在多么成功,如果不放眼未来,一定会失败。

HBR中文版:长期主义和价值投资大家一直都在谈,但也恰恰反映出这正是现实商业和管理世界中的痛点,你在长短期之间会如何取舍?

艾渝:这的确是一个悖论。几年前我接受采访时就提出过一个概念:合格的投资人一定要结合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所谓摸着石头过河,最终目标还是过河,但不摸着石头过可能半路就淹死了。月亮和六便士我都要,因为我要靠这六便士去买面包, 吃饱饭才能继续抬头看月亮。不论是股东还是员工,都是对我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必须对他们负责,去交付相应的结果。

HBR中文版:你作为金融和投资背景的CEO,来执掌这家企业有哪些优势和挑战,你如何避开创业道路上的“坑”?

艾渝:从决定创业的第一天我就问自己这个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能力,正因为不是技术出身,才不受边界限制。作为公司管理者,我投过中国许多优秀的科技公司,赋能特斯联的核心首先是识人的能力、对事物的判断力,以及把握行业趋势和新经济方向的能力。在过去六年当中,特斯联避开了市场里所有那些最热的错误风口,我至少知道什么“不行”。为什么特斯联能走到今天,也是因为我在前面所说的“后发优势”——革命性创新的时候,以前学习的东西不再重要,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拼的是当下的体力和学习能力,注定你每天只能睡四小时。

回看我创业这几年的经历,刚开始每天睡不着的原因是:万一BAT做了我做的事,自己该怎么办?后面思考的是如何才能与 BAT 建立联系;再到后来焦虑的是如何找对方向后把业务快速做上去,每个阶段都不同。

我能避开创业路上的“坑”,一方面源自我过去的经历和认知,另外的法则就是几年间我投过那么多科技公司,见证了它们都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因此对于创业失败的恐惧,激励我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和谨慎,每走一步发现问题就会赶快停下来,不断试错、迭代和进步。没有想明白,怎么可能“All In”?

▲ AI CITY样板项目落地重庆


刘铮筝 | 文 

刘铮筝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特约撰稿

“特斯联+”生态行系列活动首站--走进腾讯北京总部

上一篇

荟萃山城,擘画未来:首届全球智能新经济峰会即将开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