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碳中和首次被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一年以来,在全社会以及产学研政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减碳事业初见成效: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21年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了3.8%。
从政企联合的角度,特斯联与重庆在探索城市级碳中和领域更上了一个台阶。近日,特斯联与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达成全面战略合作,特斯联将在碳中和领域为重庆打造双碳融跨平台、双碳领域国家级科研平台/实验室等智能新基建,并参与编制重庆市绿色低碳IDC标准,全面助力重庆“数字化+低碳”双轨并进、协同式发展。
数据来源:Shan et al (2018)
从行业角度来看,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生产与重工业, 两者占比达三分之二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行业是重庆主要排放行业;
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局. 重庆统计年鉴-2021
从居民生活角度,能源使用的排放量逐年波动上升,年均增长率达10.85%。
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局. 重庆统计年鉴-2021
高耗能、高排放,重庆市的碳排放曲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大多数城市在低碳转型中面临的难题。
自国家双碳战略提出以来,重庆市陆续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重庆市“十四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重庆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等方案,向着“双碳”目标接近。结合重庆市2060年的碳排放和碳汇预测,预计重庆在区域竞争路径(SSP3)下可以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
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局. 重庆统计年鉴-2021
重任当下,特斯联积极协助重庆探索减排路径,在重庆落地的多个项目与规划同《白皮书》中提出的几点建议不谋而合:
▲特斯联重庆AI PARK全景
▲TacOS管理下的低碳园区
在智能中枢TacOS(特斯联智能城市操作系统)以及“双碳大脑”的支撑下,AI PARK在云端部署效能优化提升分析预测、能耗成本预测、区域碳排放分析预测;结合边缘计算技术进行多维用电能耗预测、综合能源利用计算比对、人员行为碳排放预算;在智能终端进行设备寿命预测、热成像故障分析故障分析,达到云-边-端相结合,实现建筑最高能耗降低30%,有效帮助园区、城区降低成本和碳排放。
▲位于AI PARK内的特斯联超算中心
《白皮书》指出,要加快推动修订《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继续完善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体系建设,加快碳排放核算与监测平台的建设,为减排政策制定及减排目标设定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此次与重庆的全面合作中,特斯联将通过多个数智化平台着力为重庆碳管理打造全场景服务,包括基于AI大数据技术平台优势,为重庆构建城市级双碳大数据融跨平台;建设双碳核算标准与评估系统,并搭建基于信息系统的碳达峰碳中和体系;打造重庆市区域双碳监测、辅助决策和行业应用的双碳综合应用平台。
此外,依托光大集团、特斯联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在节能低碳领域展开合作,通过联合行业生态伙伴,开展城市不同维度的碳排放数据合作,推动共建低碳领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加速双碳领域科研成果转化。
《白皮书》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地方政府和相关主体提高认识,将示范工程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带动形成绿色低碳新增长点、新动能,实现控制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消除地方对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的疑虑。
通过此次合作,特斯联将为重庆搭建起一套完整的节碳-储碳-核碳-碳资产管理闭环,“重庆经验”将为全国城市碳中和工作带来示范效应:
第一,特斯联将助力对重庆能耗、碳排放进行系统监测。企业、城市的碳排放将通过双碳融跨平台以及传感器、感知设备来进行核算;
第二,特斯联将通过建设超算中心、数据中心,将更强大的算法和算力、更精密的物联网设备来削减能源的消耗;
第三,特斯联将与重庆共同推广“源-网-合-储”等全新的技术的实现路径,更广泛地应用清洁能源,从源头减少碳排放;
最后,特斯联将与重庆在碳资产管理上进行合作,将碳排放指标变成碳资产,与碳排放少的地区、企业进行交易,平衡好节能减排与发展,实现碳目标清零的动作。
特斯联创始人兼CEO艾渝认为,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一个城市能够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碳管理全链路实践,重庆将有望成为首个在碳中和领域达成实质性突破的城市。特斯联将持续助力重庆树立转型标杆,为全国城市实现碳中和走出一条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