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

对话-特斯联CTO华先胜(续):AI超越了一般人,但无法诞生下一个毕加索

2022年12月23日

伴随 AI 发展进入下半场,如何推动 AI 的高效商用落地一直是行业内所关注的话题。近日,Midjourney、ChatGPT的爆火使作为新兴赛道的AIGC吸睛无数,不少人看好 AIGC 成为 AI 规模化商用的突破口,亦有部分人士表达了对 AIGC 潜在应用、伦理不确定的隐忧。 AIGC 的发展前景如何?阻滞 AI 大规模商用落地的问题又出在哪里?针对相关问题,在上期对话之后,我们与特斯联 CTO 华先胜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特斯联 CTO 华先胜

在采访中,华先胜谈到,尽管机器学习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在见过足够多“低维空间”样本的情况下可以模仿出艺术家作品的样貌,但并不具备类人的“高维空间”的能力,因此无法诞生下一位毕加索。而在AI规模化商业落地中,无法逾越的三个话题便是:不可替代的价值、规模化的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而场景、系统、平台,结合算法、算力、数据组成的六要素则是实现AI规模化商业落地的一条路径。

特别有意思的是,华先胜还分享了对未来城市的看法、自己的业余爱好,以及如何做到自身的“能量守恒”,即在压力中如何不焦虑,如何保持强大的心里能量,释放自己最大潜能。华先胜还聊了哪些热点话题?让我们一同收看《对话-首席系列》之对话特斯联CTO华先胜:

Q1.对特斯联CEO艾渝的印象如何?

华: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艾总是一个被使命愿景驱动的人,充满活力与热情,令人惊诧于他的年轻有为。

他对未来城市理念和设计的坚持特别感染我。艾总非常睿智,他知道你想了解什么,甚至在你没有讲的时候,就能把你关心的问题讲出来,这一点也是特别打动我的地方。

另一方面,几个月以后艾总跟我讲,当时我有一句话特别打动他,当时我说在做自己职业发展生涯的最后一次选择,希望在这家公司做到退休。而艾总在当时也说了一句话非常打动我,他提到他对公司的技术一号位的选择是非常严格、非常 picky的,这么多年一直没有任命一位CTO,是因为他坚持一定要找到一位合适的人选,为此他也顶了很大的压力。在这次交流之后,他选择了我,我也选择了特斯联。

Q2.近期 AI 的艺术性创作能力引起讨论,从AI作画、AI写作,您如何看待AI的艺术性创作能力?

华:这个问题很有趣,我想用多维空间来类比解释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里的多维空间指的并非是真正的二维、三维空间。我们可以认为人的艺术创造力是三维空间或者是更高的空间中的能力,这体现在绘画、写作、音乐等。人的作品,是能力的投射,就好像投影将三维空间变为二维空间。那么,机器学习的这些算法是从哪里学习的呢?是从二维空间的这些样本学习的,它其实并不能学到三维或者是更高空间的能力。虽然机器学习有一定的抽象能力,但是很难突破到第三维,完全具备人的创新能力。但它见过足够多二维空间的样本,就可能超越已知的那一部分样本,拓展到二维空间中还没被投影的部分,所以机器学习看起来是有创新能力的。尽管如此,机器学习仍然没有办法具备人所具有的三维空间能力。

今天,AI可以模仿出很多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的样貌,或许看起来还不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超越,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连二维空间的能力都不具备,在这方面,AI超越了一般人的能力。然而要成为一个大师,或是开拓一个新的领域的创新,今天的AI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它无法产生下一个毕加索,下一个达芬奇。

另一方面,AI创造出来的作品是由人来解读的,人在解读的过程中又会赋予更深的含义。所以尽管作品看上去是机器创作的,但最后的呈现是有人的参与的,有人脑力加工的过程。

Q3.当前阻滞AI规模化商用落地的问题出在哪里?

华:AI是否能实现规模化的商用落地,这中间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首先,是否可以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如果创造的价值可以被其他技术简单实现,那么就不能说这个技术本身带来了独一无二的价值,也就不会有顽强的技术生命力。

其次,可以规模化。今天AI技术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还是有局限。技术一定要在落地的时候,去深入行业解决实际问题。目前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是不存在的。一个领域、场景下的解决方案,能不能规模化复制,是在商业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看到很多标杆做得很好,但成本很高,投入人力太大,商业化、规模化推广的时候困难很多,这也是阻碍AI能产生更高价值的问题。

第三,要有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对于一个公司而言,相较于学术机构或是公益机构,必须要有核心竞争力。技术发展非常快,企业在自身的领域,必须比别人领先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有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我把这三点总结成一句口诀:“一不可,一可有”。“一不可”:就是不可替代的价值,“一可有”:“可”是可以规模化,“有”就是有核心竞争力。这三点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化落地。

另一方面,过去我们做AI,很关注的是三个关键词,算法、算力、数据。这是对AI的单点能力而言。但要实现产业化落地,除了这三个关键词以外还有三个关键词:场景、平台、系统。

AI是结合场景的,基于场景化的AI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落地;另外,平台化是规模化的前提。一个一个样本去做很难实现规模化,平台化能够把门槛降低,让更多的人可以从事AI领域的研发,尤其是应用层的研发;系统化是指我们做AI的能力,要从一个算法,变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进化,可以不断地成长,应对未来的变化。

所以场景、平台、系统,结合算法、算力、数据组成六要素,是能够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的一条路径。

Q4.特斯联的商业化落地能力如何?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推动技术及解决方案的落地应用?

华:从过往业绩来看,特斯联作为AI相关领域的技术公司,落地能力应该是首屈一指的,因为具有行业属性的技术公司是未来人工智能规模化落地的方向。一家公司支持很多行业的模式其实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特斯联是专注在智慧城市这个领域,在这个领域有许多前台行业的落地人员,沉淀了领域的知识,具备领域的know-how,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AI能力在落地的时候要了解客户的需求,而客户的需求并不像过去TO C的产品,想好了以后躲在屋子里就可以搞定。而是需要与客户之间有很多的交流,才能真正把这个产品打造好,交付好,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解决真正的问题。

Q5.大量通用型平台/操作系统的涌现会否造成新一轮的冗余?

华:这里我们所讲的平台和操作系统,并非一个大的通用系统。在下面,还会有底层系统,比如云平台,机器学习平台,这两层是通用的。我们所说的平台,是专注在某个领域的能力平台,聚焦某个领域内的AI或AIoT能力,本身就是有行业属性的。但在工业领域的能力没有办法用到医疗领域,医疗领域的能力没办法用到智慧城市。所以业界常讲的一句话叫“有通用的计算,没有通用的AI”(最近很火的ChatGPT,看起来很厉害,似乎有通用的对话能力,但实际上离通用人工智能还很遥远,虽然其AI能力确实有很大的进步)。所以,目前的平台化其实是领域里面的平台化。

虽然这些平台与平台之间可能会有一些相通的技术,但也有各自的特性,没办法完全通用。有一些领域能够共享的能力比较多,有的领域比较少。未来城市是相对复杂的。针对不同的目标需要打造专门的能力中台,也就不存在冗余和浪费的问题。

Q6.5-10年后的智慧城市会怎样?

华:我更愿意讲未来城市,而不仅仅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很早就出现,后来大家按照不同的理解进行了探索。今天,特斯联所关注的跟过去的智慧城市有很大不同。我们不仅仅关注城市的管理者,我们还关注楼、社、园、城的建设者、体验者、赋能者。

短期预测有时候会比较超前,长期预测往往会偏于保守。我个人认为,三年以后,未来城市应该能够实现我们所提倡的在楼、社、园、城下的万物互联。如今已经实现了一部分,未来是真正能够实现全面的万物互联,这样就会为智慧化的场景扩充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五到十年,我想会真正实现很多人提出的梦想:真正无处不在的智能。它的基础就是万物互联。人的生活、生命,甚至是生命的质量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十年的变化,应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Q7.您有什么爱好?

华:爱好挺多,只是时间不多。我平时喜欢读书,也喜欢旅游和运动。有一些传统的运动方法,能够提升体力,能够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这些是经常做的,打打坐,站站桩,安静一点的比较多。体力运动也有,主要是陪孩子打打乒乓球之类的。还有一些别的爱好,比如说吹吹笛子,但是现在也荒废掉了。我还喜欢书法,喜欢文学,虽然写得不怎么好,但是还是非常喜欢,这些对自己内心的调整很重要。

我认为自己一直处在一种有压力但不焦虑的情况,我有的时候也会特别愿意跟员工去交流,希望他处于一种感觉到压力要往前走,但是不要让这个压力影响自己的判断的很放松的状态。你的体力、脑力可能是紧的,因为身体要运动,要奔波,你的脑力要转,但你的心要是松的。

平时,我到公司到得比较早,一般7点多就到了,事情多的时候,可能一开始就要忙了。但如果没有那么忙的时候,就会读一点书,读一首诗也可以,自己琢磨琢磨,休息一下,调整调整。这样一天的能量也会更满一点。我们心的力量还是很大的,放松以后这种力量,或者说人的潜力就更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特斯联武汉AI PARK获碳中和认证,打造零碳智慧园区新样板

上一篇

以创新践行可持续发展 特斯联获评2022年度ESG创新企业

下一篇